前言
其實很久以前就想寫DT的介紹文了,但人是懶惰的(恩),這次能順利完成其實是要說服朋友看DT,但我還沒寫完他居然就被我盧成功了XDDD
本文由「認識DT→樂團介紹→專輯介紹」所組成,不喜歡看廢話的可以挑自己想看的看,我把我所認識的DT通通獻給看官您啦!
---
Dream Theater睽違五年再度來台!本次巡迴《IMAGES, WORDS & BEYOND》為專輯《Images and Words》的25週年紀念巡迴,且是在My Music Taste募集成功的案子,募集者可享有時間限定的雙人票85折優惠,但當時我不在台灣也買不到85折……(難受)。
記得高中剛接觸他們時,只食的下長度約五分鐘的歌曲Forsaken,這首算是他們最簡單好懂的歌,前衛金屬動輒十分鐘的歌曲長度真不是常人能下咽的。
真正讓我愛上Dream Theater是1999年的專輯《Scenes from a Memory》--當年高三的我在畫室邊畫圖邊享用這張專輯,剛開始聽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但越聽越覺得歌曲首首連貫,同樣的旋律反覆出現在不同的歌曲中,尤第一首Regression與最後一首Finally Free催眠師的對白實在太絕妙太銷魂了!回家立馬問估狗大神是怎麼一回事,才發現《Scenes from a Memory》是張*概念專輯,寫的是輪迴轉生的故事,邊賞析故事邊聆聽音樂,彷彿好萊塢等級的電影特效浮現在腦海中,久久無法自拔……。
其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最後第二首歌The Spirit Carrie On,James LaBrie的磁性中低音告白著專輯中主角的身世,歌詞"If I die tomorrow, I'd be alright. Because I believe that after we're gone, the spirit carries on.",對我來說很美,那種人事已非但精神永存的意念非常浪漫感人TTTT。
當年的專輯巡迴演出甚至將故事情節搬上舞台演出,真正的結局只在LIVE中呈現……我就不破梗了,如果還沒聽過快去聽,不知道故事快去估狗「Scenes from a Memory解析」,一堆好文等著你吃!
*概念專輯:指的是專輯中的樂曲全部圍繞相同主題的音樂專輯。史上第一張為The Beatles的《Sgt. Pepper'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》。
---
樂團簡介
Dream Theater(夢劇場)
類型:前衛金屬 (Progressive Metal)
發跡地:美國
成立時間:1985
在Berklee音樂學院(王力宏的母校XD)Petrucci(吉他手) 與John Myung (貝斯手)、Mike Portnoy(前鼓手)及 Kevin Moore(前鍵盤手)結識了彼此,並組了DT的前身Majesty,但隨著忙碌的課業、打工、練團……不得不放棄一些事情,最後選擇輟學專心練團。之後因"Majesty"與一支爵士樂團撞名,最終採用Mike Portnoy爸爸的建議,將團名改為Dream Theater。
Dream Theater承襲了Rush、Yes、Pink Floyd等前衛搖滾(Progressive Rock)的長曲編曲,及Iron Maiden、Judas Priest等金屬團(Heavy Metal)的爽度,優美、華麗與爽的結合,可謂前衛金屬(Progressive Metal)中最具影響力及開創性的樂團。
---
樂手簡介
John Petrucci - 吉他手、合音(團長)
本名:John Peter Petrucci
生日:1967/7/12
出生地:美國,NY
著名樂器:Ernie Ball Music Man "Majesty"、Ernie Ball Music Man John Petrucci Signature Model、Ibanez JPM John Petrucci Signature
8歲時Petrucci的姐姐為了練鋼琴所以晚睡,Petrucci也想要晚睡就去學了吉他XD,但計畫當然沒得逞,這樣的心態大概也無法體悟吉他的美妙之處?XD直到12歲時才重拾吉他,找到了對吉他的熱忱。
DT的詞曲大多都出自Petrucci之手,他也多次參加由Joe Satriani 主辦的G3吉他巡迴演出,在GuitarOne雜誌中被選為全球前十大吉他手,也有發行個人演奏專輯《Suspended Animation》。
James LaBrie - 主唱
本名:Kevin James LaBrie
生日:1963/5/5(生日跟我差一天耶> <)
出生地:加拿大
LaBrie從《Images and Words》開始加入DT。除了LaBrie外其他都是學院派出身的,樂手們那來自異世界的絢麗演奏技法太搶眼,主唱LaBrie反而是最被唾棄的(X),大家都嫌棄LaBrie老了、胖了、破音、唱不上去,樂手卻是技巧越來越成熟……,這對會因年紀產生生理變化的主唱來說很不公平阿TT,但還是喜歡LaBrie那高亢、可溫柔可爆發的聲音<3。
Prog-Sphere.com曾問過LaBrie哪首歌是他最喜歡演唱的歌曲,「Scarred是live時我最喜歡表演的歌曲,還有Octavarium整張專輯,醬。」
他也發行了不少個人專輯,像是《Elements of Persuasion》、《Static Impulse》、《Impermanent Resonance》、《I Will Not Break》,很有力量與速度感(?)
John Myung - 貝斯
本名:John Ro Myung
生日:1967/1/24
出生地:美國,NY
著名樂器:Music Man Bongo、Yamaha RBX6JM、Tung Wingbass II、Moog Taurus 3
韓裔,大多彈六弦BASS。Myung是DT中最神秘的團員,在影片中幾乎沒什麼講話(很符合大部分的BASS手啦),只要有他講話的橋段大家都會一直講那是Myung的聲音嗎?或是一直討論他的聲音如何XD
Jordan Rudess - 鍵盤手
本名:Jordan Charles Rudes
生日:1956/11/4
出生地:美國,NY
猶太人,從《Metropolis Pt. 2: Scenes from a Memory》開始加入DT也發行了數十張的個人專輯,常在LIVE時戴上魔術帽,讓我想到小時候也看過米奇帶著魔術帽彈鋼琴的片段XD
Mike Mangini - 鼓手
本名:Michael Mangini
生日:1963/4/18
出生地:美國
自《A Dramatic Turn of Events》專輯加入DT,前Annihilator、Steve Vai的錄音室鼓手/巡迴鼓手,在DT之前就是位遠近馳名技巧高超的鼓手。
DT也把徵選的過程放在Youtube上,在影片中團員也表示DT團員們一起合作25年了,就像家人一樣,也是淡淡的哀桑……。
許多人會拿Mangini與前鼓手Portnoy做比較,很多朋友說他們只聽到Portnoy在的最後一張專輯《Black Clouds & Silver Linings》後來的就沒在聽了。之後雖然少了Portnoy華麗的鼓技,卻因為如此凸顯了Jordan華麗、刺激的鍵盤演出,整體來說多了種平穩又壯麗的感覺,對我來說這之後的DT也是另一種風味,我還是會繼續支持DT的^^^^^
Mike Portnoy - 前鼓手
本名:Michael Stephen Portnoy
生日:1967/4/20
出生地:美國,NY
不得不提的是前團長Mike Portnoy,也是DT最代表性的人物(ㄜ至少之前是),在DT打拼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後,於2010十月宣布離開DT,在此附上網友所翻譯的離團聲明。
2010時Avenged Sevenfold的團員The Rev過世,Portnoy成了他們的巡迴鼓手及參與部分的錄音,當時也有不少樂迷猜測Portnoy是不是要離開DT加入Avenged Sevenfold,在離團聲明中有特別講到並不是因為A7X才退出的。
Portnoy也多次拿過最佳搖滾/金屬鼓手,光是看到他的鼓組就高潮了XD,看他SOLO真的很過癮!
此外,Portnoy十分喜歡穿著棒球衣演奏,之前DT來台時他甚至穿著興農牛的衣服演出,新洋將的打擊能力真的是很棒XDDDDD
---
專輯介紹
When Dream and Day Unite (1989)
Images and Words (1992)
Awake (1994)
Falling into Infinity (1997)
Metropolis Pt. 2: Scenes from a Memory (1999)
Six Degrees of Inner Turbulence (2002)
Train of Thought (2003)
Octavarium (2005)
Systematic Chaos (2007)
Black Clouds & Silver Linings (2009)
A Dramatic Turn of Events (2011)
Dream Theater (2013)
The Astonishing (2016)
因為專輯數量太多,就挑幾張個人很愛的來寫介紹,其實每張味道都不同,都有喜歡的地方,等大家慢慢挖掘^^^
《Images and Words》(1992)
DT的第二張專輯,主唱也從Charlie Dominici 換為現今的主唱James LaBrie,說到DT大部分的人都會推這張,被認為是前衛金屬的開創專輯,也有人說是最有鞭味(Thrash)的一張,算的上是激爽的專輯。本張更是得到金唱片的榮耀,在告示牌排行榜中最高排名為61名。
推歌:Pull Me Under、Another Day、Metropolis - Part I- The Miracle and the Sleeper( 因為這首而創作了《Metropolis Pt. 2: Scenes from a Memory》的歌曲 )
《A Change Of Season》(1995)
雖然《Scenes from a Memory》是引領我入DT坑的專輯,但《A Change Of Season》是目前我最愛的專輯,大概是因為本人最近跑去'70s的世界吸毒去了,所以才特別愛這張由各種'70s歌曲組合的Cover專輯。
本張只有第一首同名歌曲A Change Of Season為原創曲,其餘都是Cover曲,翻唱了Elton John、Deep Purple、Led Zeppelin、Pink Floyd……等'70s樂團的經典曲目。
Cover就Cover,厲害在哪?對我來說,DT詮釋的不只是單單一首歌曲,而是一整張專輯的布局,曲曲的串連實在是太和諧完美!最後一首The Big Medley更是由六首不同歌曲的片段拼接而成,卻像是一首完整的歌曲!另外《Black Clouds & Silver Linings》這張也有許多Cover歌曲,同樣也是超過癮!(是多愛聽Cover)
也要講講這張封面的設計師Storm Thorgerson,我十分喜愛Thorgerson用攝影表現像是畫家Magritte的超現實主義風格,反覆出現主題的手法營造出種寧靜壯觀的美,非常適合Prog類型的音樂。許多經典的專輯封面都是出自Thorgerson 之手,諸如Pink Floyd的《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》、《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》、《Wish You Were Here》,及Muse的《Absolution》、《Black Holes and Revelations》等,都是那種讓我看封面就會很想聽的專輯XD
推歌:整張不拆售啦TT
《Metropolis Pt. 2: Scenes from a Memory》(1999)
對於他的愛在第一段講的差不多了,這張就是讓我墜入DT愛河的專輯。估狗「Scenes from a Memory解析」就有許多好文章,在此就不贅述了!
推歌:整張一起聽!特愛The Spirit Carrie On
《Six Degrees of Inner Turbulence》(2002)
DT的第666張專輯,同樣也是概念專輯(多愛吃概念專輯),其實每次都是先喜歡上專輯查才發現是張概念專輯,大概是概念專輯的歌曲張力、故事性、戲劇感是貫穿一整張專輯的,所以特別吸引我。
扯遠了,本張為雙CD專輯,第一盤的五首歌描寫人終生所面臨的各種主題--酗酒、失去信仰、生離死別……第二盤為本張專輯的第六首歌,長達42分鐘,切為八個部分,探討了患有各種精神疾病的六個人的故事--創傷症候群、精神分裂症、產後抑鬱症、孤獨症及人格障礙等。
有趣的是,第二盤的Goodnight Kiss的5:00處有中文出現XD,仔細聽會聽到背景音樂有「張先生可以幫我關一下燈嗎?」,此場景聽起來很像急診室,估計是錄急診室聲軌時剪進去的,聽說當年DT來台時台下還有人大喊「張先生關燈!」XDDD
推歌:第二盤全部!
《Octavarium》2005
DT的第八張專輯,在告示牌排行曾至36名。
這張專輯的概念來自於八度音階--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,專輯的八首曲目各取一個音階做為主KEY。最後一首同名歌曲Octavarium長度將近24分,為DT全部歌曲中最長的曲目,Octavarium的專輯巡迴更是用了將近三小時演出所有歌曲,光是用想的就覺得好壯觀好想看阿,演奏如此長的曲目光是樂手體力這點就夠讓人佩服了。
Hugh Syme為本張專輯的設計師,Hugh著名的作品諸如Megadeth的《Youthanasia》(曬嬰兒^^^^)、《Countdown to Extinction》、Rush的《2112》等。有趣的是Octavarium中有各種8的元素--封面的八顆鐘擺球、歌詞本的八爪章魚……好像還有更多,但我要回去看一下我的專輯再補上(雷)。
推歌:The Answer Lies Within、Panic Attack
---
想了解他們對於平常沒接觸這種曲風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容易,畢竟DT那複雜華麗的長曲真的不太好消化……。但我還是想說,DT的音樂就是要聽整張專輯才能聽出個中滋味,對他們還不熟的人可以先挑幾張有興趣的專輯嘗嘗。
也希望原本猶豫要不要去參戰這次LIVE的人看完本篇會熱血沸騰想衝一發XD,謝謝!